走在新莊街上,遠遠看到靠近河堤邊有一間廟宇,繞過去看看吧。
待走近一瞧,原來是文昌祠,住新莊近20年竟然不知道新莊有這麼一間廟宇。
新莊文昌祠的主神文昌帝君,原本供奉於新莊慈祐宮中為配祀之神,嘉慶十八年(1813)時
,艋舺縣丞曹汝霖倡修慈祐宮,竣工之後尚有餘款,因而倡儀於慈祐宮之右側興建文昌廟,
以獨立供奉文昌帝君;興建於慈祐宮旁的文昌祠,由於面積過於狹小,待到光緒元年(1875
),艋舺縣丞傳端銓邀集仕紳陳式璋等人捐資,將之遷於碧江街現址,一來擴建祠宇,二來
於祠廟的左側護龍設崇文閣,兼做義塾之用。
一進門就看見兩個石碑,上記載著文昌帝君的傳略。
新莊文昌祠為一三開間二進二廊的四合院式祠宇,面向大漢溪,坐向為坐東北朝西南。
前方有新起之照牆阻隔,照牆上有麒麟壁畫,麒麟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活
兩千年。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麒麟圖案常作為吉祥,仁愛
之符號。
一進門看見有許多年輕學子在此膜拜祈求金榜題名,文昌帝君又稱梓潼、文昌帝、濟順王
、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與靈應帝君,掌管世間文運, 所以讀書人皆祀之。
我雖無所求功名,到此還是恭敬的捻香膜拜。
離開了文昌祠,回到新莊街上往前走,看到一間福德祠
屋頂上造型很特殊,聽說是新莊地區最古老的一間福德土地公廟
再往前走幾步路看見一條小巷子拐出去,對面可不是一所小學,以前是沒有天橋,每次放學
都由導護老師指揮學生過馬路。
過了馬路往前走就是新莊有名的地藏庵
以前搭車總是從外經過從沒有進去,專程來懷舊當然要進去看看
可能遠離市區這裡佔地較廣,還備有停車場呢
建築物看起來也比較宏偉
這裡也是清朝乾隆22年就興建,年代僅次於慈祐宮是新莊第二古老的廟宇。
進去拜拜吧
走著走著有點累了,往回走想看看我的母校新莊國小
五層樓教室看起來好新,已經改建過了,我們那時候剛好屬二次大戰的嬰兒潮,學生超多
每班學生至少有50人以上,低年級分上、下班共用一間教室。
乾淨又美觀的校園,現在的孩子真幸福
這是我念高年級時的教室,在操場旁邊,當時門壞了,窗戶破了一塊,每當颳風操場的
砂石就全吹進教室,當時老師還說我們可能會得砂眼。
這個司令台還在,記得有次沒參加升旗典禮,一群孩子在教室吵吵鬧鬧,還被訓導主任
罰站。
下課時的遊樂場
操場的最後面有個小門,住在中港路的學生就可以從這裡放學。
離開了新莊國小,最後要去看看國、高中居住的地方「五守新村」,牌子還在房子都已改建。
走進來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在最後的角落看到了幾間尚未拆除的舊房子,這就是我們以前住的房子樣式,終於在此
尋根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
註:照牆指在屋前或門前設立一道牆而命名,照牆設立之位置可隔開內外,讓別人不
能一目了然的看清房內的陳設;照牆為僻邪物,除了隔開內外之外,亦有隔離光
線的效果,有些住宅也會在二樓及三樓用鐵板作為照牆以防止光線直接射在祖先
的牌位。
留言列表